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肉苁蓉

    【基原】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等的带鳞叶的茎。

    【异名】又叫地精、金笋。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应用】

    1. 肉苁蓉羊肉粥:肉苁蓉、羊肉、大米煮粥,调味空腹进食。用于阳虚精亏所致诸病。(《药性论》)

    2. 肉苁蓉酒:肉苁蓉用白酒煮烂炖食,用于老人便燥闭结;(《本草经疏》) 或以肉苁蓉用白酒浸泡后煮汤服,用于老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医学广笔记》)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20克,脾虚便溏及内火旺者不宜。

    【按语】

    为补肾益精中药,常用食疗方如肉苁蓉粥等。

    【参考文献】

    《本草图经》:“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