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韭菜(《滇南本草》)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叶。

    【异名】壮阳草。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胃、肾经。

    【功效】温阳下气,宣痹止痛,散血,降脂。

    【应用】

    1.韭菜白400g,胡桃肉(去皮)100g,用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日。(《方脉正宗》)

    2.反胃:韭菜汁60g,牛乳一盏。上用生姜汁15g,和匀,温服。(《丹溪心法》)

    3.吐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证:韭菜捣汁,生地黄浸韭菜汁内,烈日下晒干,以生地黄黑烂,菜汁干为度;入石臼内,捣数千下,如烂膏无渣者,为丸,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萝卜汤化下。(《方脉正宗》)

    4.胸痹急痛:生韭菜捣汁服之。(《食疗本草》)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现代研究】

    研究证明,韭菜对高血脂及冠心病人有好处,其中除纤维素发挥作用外,挥发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更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另外据报道,韭菜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痢疾、伤寒、大肠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按语】

    本品对于食道癌梗阻、滴水不入之症,可用鲜韭菜汁开道,能使痰液减少,渐能进食,可取一时之效。

    【参考文献】

    1.《本经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虚而噎,勿用,恐致呕吐也。”

    2.《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痰癖气及腹痛等。”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