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刺儿菜(《本草拾遗》)

    【基原】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根。

    【异名】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膝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50m1,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2.舌上出血,或大衄:刺蓟一握,研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10g。(《圣济总录》)

    3.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150g。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按语】

    本品干燥后入药。有清热、消炎、止血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故凡有过肝炎、热淋、尿血及其他肝病、尿道疾病者,均可作为菜,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

    2.《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祛烦热,生研汁服。”

    3.《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