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苋菜 (李当之《药录》)

    【基原】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

    【异名】苋。

    【性味归经】甘,凉。入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尿,透疹。

    【应用】

    1.产前后赤白痢:紫菜一握,取汁去滓,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本草纲目》)

    2.麻疹不透:红苋菜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3.尿道炎,膀胱炎,小便涩痛:带子及根的苋菜适量,生甘草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慢性腹泻、脾弱便溏者慎服。

    【按语】

    古代将苋菜分为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马齿苋,统称六苋。六苋均能当蔬菜食用亦能药用。其红苋药用性更好。苋菜的种子含高浓度赖氨酸,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缺陷。对人体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间一向视苋菜为补血佳蔬,故又有“长寿菜”之称。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苋通九窍。其实主青盲明目,而苋字从见。”

    2.《本草衍义补遗》:“苋,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者食,易产。”

    3.《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祛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