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微寒,无毒。除呕哕气逆,止吐衄血崩。妇人胎产,小儿痫热,伤寒劳复,肺痿唾血。
上气发热,竹叶同陈皮煎服,三日一剂。(验方第一。)
天行发黄,竹叶、小麦、石膏,水煎频服。(第二。)
女劳复病,腹痛,卵肿股肿,竹茹水煎。(第三。)
产后烦热短气,竹茹同参、苓、甘草煎服。(第四。)
月水不断,竹茹炒末,水下。(第五。)
牙根宣露,竹茹、归尾为末。煎,入盐合漱。(第六。)
头痛,竹茹煎水,煎鸡子三枚食之。(第七。)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甘,微寒,无毒。除呕哕气逆,止吐衄血崩。妇人胎产,小儿痫热,伤寒劳复,肺痿唾血。
上气发热,竹叶同陈皮煎服,三日一剂。(验方第一。)
天行发黄,竹叶、小麦、石膏,水煎频服。(第二。)
女劳复病,腹痛,卵肿股肿,竹茹水煎。(第三。)
产后烦热短气,竹茹同参、苓、甘草煎服。(第四。)
月水不断,竹茹炒末,水下。(第五。)
牙根宣露,竹茹、归尾为末。煎,入盐合漱。(第六。)
头痛,竹茹煎水,煎鸡子三枚食之。(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