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易读》 茯苓三百三十四

    作者: 汪讱庵

    去皮、木用。马兰为使,恶白蔹,畏地榆、雄黄、秦艽、龟甘,平,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少阴、膀胱经。开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湿,泄饮消痰。善安惊悸,最解烦满。退胸胁之逆气;除心腹之结痛,消气水之肿胀,止水饮之燥渴。

    淋癃泄利神品,呕吐遗带妙剂。治奔豚必用,安胎孕亦良。赤苓,破气结,利水道。茯苓皮,消水肿,利水道。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