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前药利水宣湿.称有功.亦惟手足太阳二经.病积热壅滞经络.或兼痰湿水邪.用之相宜.若真藏为患.精血已亏.神力日耗.虚火燎原.假热混真者纵悉纯补.尚嫌不济.倘加渗利.愈竭真阴矣.
按本草有谓久服泽泻.令人目盲.有谓苓不水澄而令眼障.有谓苓泻兼用.而令真水暴竭.即立斋亦极言泽泻久服导损真阴.令人无子.虽先生固常用八味.六味亦必斟酌于多寡之间每见圆机绝识之士不泥古人之方亦未始不用古人之方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