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脾汤

    《揣摩有得集》:补脾汤处方

    潞参4.5克 白术4.5克(土炒)云苓3克 白芍3克(炒)川芎15克(炒)归身3克(土炒)蔻米1.5克(研)陈皮1.5克 炙耆3克 炙草1.5克 扁豆3克(炒)

    功能主治

    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头发稀少。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点点经》卷二:补脾汤处方

    茯神1钱半,茯苓1钱半,当归1钱半,羊藿1钱半,莲肉1钱半,川芎1钱半,白芍1钱半,陈皮1钱半,腹皮1钱半,熟地1钱,生地1钱,甘草8分,麦芽3钱。

    功能主治

    酒疯发狂。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二《三因》卷八:补脾汤处方

    人参1两,茯苓1两,草果(去皮)1两,干姜(炮)1两,麦糵(炒)1两半,甘草(炙)1两半,厚朴(去皮,姜制,炒)3分,橘皮3分,白术3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冷,多卧不起,情意不乐。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八《医学集成》卷二:补脾汤处方

    人参2钱,焦术3钱,黄耆1钱,茯苓1钱半,橘红1钱半,砂仁8分,炙草5分,姜、枣、枇杷叶(去毛,炙)。

    功能主治

    噎膈。

    用法用量

    方中姜、枣、枇杷叶用量原缺。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万氏家抄方》卷六:补脾汤别名

    补脾快斑汤

    处方

    人参、黄耆、防风、桂少许,防己、甘草。

    功能主治

    痘症胃弱,手足起不透者。

    用法用量

    补脾快斑汤(《痘疹全书》卷上)。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圣济总录》卷四十六:补脾汤处方

    禹余粮(煅,醋淬,研入)2两,大麻仁(研)2两,干姜(炮)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桑根白皮(锉)3两,人参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气不足,腹胀食欲呕,口舌干涩,四肢无力,喜怒不常,不欲见人,心烦多忘,咽喉闭塞,面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补脾汤处方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吴茱萸(汤浸7次,焙干,炒)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气不足,心腹胀痛,食则欲呕,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千金翼》卷十五:补脾汤处方

    麻子仁3合,禹余粮2两,桑根白皮1斤,大枣100枚(擘),黄连3两,干姜3两,白术3两,甘草(炙)3两。

    功能主治

    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烦闷,得食辄呕欲吐,已即胀满不消,噫腥臭,发热,四肢肿而苦下身重,不能自胜。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半,去滓,得2升9合,每日1服,3日令尽。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点点经》卷一:补脾汤处方

    条参1钱半,白术1钱半,当归1钱半,扁豆1钱半,陈皮1钱半,泽泻1钱半,六曲1钱半,诃子1钱半,青盐1钱半,云苓2钱,甘葛2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

    酒后伤脾,小便浊红浊白,阴囊作痒作痛,面黄气短。

    用法用量

    黑枣3枚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一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处方京三棱(煨,锉)1两,石三棱(煨,锉)1两,鸡爪三棱(煨,锉)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煎黄出油尽)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捣罗6味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天门冬(去心,焙干)、石菖蒲、椒红、泽泻、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补不足,利小便。主虚劳。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处方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功能主治劳发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痛或消,下次遇劳又发。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