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第五节 颅底骨折的急救

    颅底骨折常伴随硬脑膜损伤,常有耳、鼻、眼或口腔出血。因骨折部位不同,有不同症状。

    骨折部位主要症候颅前凹骨折眼眶、巩膜(白眼球)有出血斑,如鼻子闻不到香臭,是嗅神经受损;鼻孔流出带血性脑脊液颅中凹骨折有口眼歪斜,说明面神经受损;耳后软组织有瘀血,耳聋、耳鸣,可能是听神经受损。有时耳内有血,脑脊液流出颅后凹骨折可出现呼吸、心跳和意识异常,四肢抽搐,在颈部可见瘀血或血肿颅底骨折常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

    无论哪种骨折,急救时均应注意:

    1.病人安静,以头高或半坐位,避免大声咳嗽。

    2.清理耳、鼻、口腔的异物。

    3.耳鼻出血时不堵、不冲洗、不点药,只用干净布类覆盖,防止感染。防休克、止血、输血、输液,甚者需要手术抢救治疗,必须争取时间送医院进行。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