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第七节 医疗急救现代化

    医院急救是院外急救的支柱基地,上伤病员急救好坏结果的归宿。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迫切要求,医院急救现代化已经刻不容缓。医院急诊科室,是抢救急症垂危伤病员的前哨,是个“窗口”,应突出一个:快,落实一个准,做到一个好。急症伤病员中,常在地个人身上有多个系统受伤,需要有精湛的技术,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并且具有高尚医德,还要有精良设备,并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一.培训医护人员

    1.培训专科医师:应从工作两年以上的住院医师或研究生中选培。

    2.培训轮流医师:轮流担任急症工作,应间隔4~6个月一换为宜,使之掌握急性伤病的病理、早期诊断技术和早期抢治有效方法等,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培训急诊护士:使他们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和早期抢治有效方法等,如气管插管、气管导管,洗胃,鼻饲管,输液,胸部闭式引流,血气分析,动脉取血和心电监护等。目前国际上已经积极组织“急救医疗体系”,它使院外急救、医院急诊室抢治、医院监护和强化医疗病室等有机的统一起来。为了一个目标紧密衔接。更有效地抢救急危伤病员。

    二.医院求救设备

    除常用的给氧、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测量血压、吸痰、静脉输注、止血和固定仪器之外,还应有急需用的心脑叫图杨、起搏器、除颤器、心脏示波器、洗胃机、气胸抽气机、超声波、CT以及基本急救手术器械与检查仪器,要有小型手术床、臂式无影灯等。以便用于急症开胸,剖腹手术。

    三.医院抢救质量评价

    医院急救与院外急救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1.服务态度: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德标准,做到热心、耐心、周到、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准确、有效无误地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全心全意为病人,最大限度减少差错,不出事故。

    2.质量指标:

    (1)抢救成功率。成功率要求达到90%以上。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数/抢救病人数×100%

    (2)急症诊断准确率应达95%以上。

    (3)心肌梗塞病人的急救死亡率降至10%以下。

    (4)首次抢救率,应在95%以上。首次抢救率是指接收到呼救信号以后,城市15分钟内,农村30分钟内,医院急救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的第一次抢救。

    (5)监护室留察病人的确诊率应达到95%以上。

    (6)病案、病程、医护病志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无误。

    (7)各类仪器、材料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完好率应在100%。

    (8)严格实行查对制度,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医院对大批伤病员提供完善处理的能力,不是已有的床位数量或急诊室的规模大小,而是人员培养有素、设备齐全并能连续工作的手术室的数量,并能在每12小时内对7例需要救命的伤病员施行手术。这可能是个理想标准。

    四、建立健全制度

    应建立急症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急诊室管理制度,急症监护室保管制度,急症抢救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有督检制,有奖惩制,以利开展工作。

    五、监护病室设置

    如目前已有200张床位的医院,监护病到设有4~10张床位为宜,位置要适当,距手术室近的地方为好。美国400~500床位的医院,监护病室占总床位的1%~4%不等。条件较好医院向专科监护病房发展,如心脏病、呼吸疾病、肾脏病、神经科等监护室。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向综合监护病室发展。

更多中医书籍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作者:
    张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