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虫疽疮,杀虫鱼。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一名 ,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宛朐。五月采叶,阴干。
上谷远在幽州,今东间诸山处处皆有。叶青新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内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莽草,字亦有作 字,今俗呼为 草也。郁核,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龋齿,坚齿,去白虫。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山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山野处处有,其子熟赤色,亦可啖之。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虫疽疮,杀虫鱼。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一名 ,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宛朐。五月采叶,阴干。
上谷远在幽州,今东间诸山处处皆有。叶青新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内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莽草,字亦有作 字,今俗呼为 草也。郁核,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龋齿,坚齿,去白虫。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山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山野处处有,其子熟赤色,亦可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