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心脏病学》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大多为风湿性, 其中约1/2患者合并有二尖瓣狭窄,男性较多见。其他原因引起的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脱垂和左心室增大所致的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理及病理生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瓣叶,乳头肌和腱索的粘连、缩短,使瓣膜在收缩期不能正常关闭,左心室部分血流返流入左心房,使左心房扩张及肥厚,肺毛细血管扩张,肺静脉淤血,在舒张期,左心室充盈量增多,肺淤血减轻,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肺淤血是间歇性,病人可较长期无症状。若出现左心衰竭,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肺淤血加重,继之,肺动脉压也增高,出现右心室肥厚和右心室衰竭。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无症状期较长,一旦出现左心衰竭,有乏力、易疲倦,心悸及呼吸困难,病情急剧进行恶化。也可合并心房颤动。肺水肿及咯血较二尖瓣狭窄为少见。

    二、体征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心尖部可触及抬举性冲动,心浊音界向左下移位。心尖部有3级及以上全收缩期杂音,向左下及背部传导,可伴有收缩期细震颤,心尖部第一心音正常或减弱,少数病例有第三心音及短促的舒张期杂音,此杂音由于舒张期左心房血流快速通过二尖瓣口进入左心室产生。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及分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X-线 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以后可有肺动脉干凸出,肺血管影增多,右前斜位可见食道因左心房增大向右向后移位。

    二、心电图 左心室肥大,电轴左偏,P波双峰及增宽。

    三、超声心动图  ①M型:仍呈双峰,但EF下降较快,左心房前后径增大。②二尖超声:瓣膜及腱索增厚,回声增强,收缩期前后叶不能闭合完全,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③多普勒超声:在二尖瓣上可测出收缩期湍流频谱。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需注意与其他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鉴别。

    一、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的瓣膜破裂、穿孔,急性心肌梗塞致的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者外伤等原因引起。临床上多为突然发病,心尖部新近出现收缩期杂音,严重者有急性左心衰竭。

    二、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常由于二尖瓣后叶组织粘液性变,使二尖瓣在收缩期突入左心房,而产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相应杂音,并有收缩期喀喇音。本病可伴有胸廓异常、直背、脊柱侧突等异常。

    三、乳头肌功能不全 由于乳头肌慢性缺血、纤维化或附着部位改变,左心室扩大使乳头肌收缩时位置偏移等,均可导致乳头肌收缩无力,功能障碍。其临床特征为心尖部有全收缩期杂音;杂音不恒定,随体位、呼吸变化,可伴有舒张期奔马律,第四心音,其病因可以是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化,类癌,先天性乳头肌、腱索畸形等。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易发生于中、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心房颤动较常见,病人常合并有二尖瓣狭窄,发生体循环栓塞者较二尖瓣狭窄少见。

    【治疗】

    一、内科治疗 对中、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主要注意预防风湿活动复发,进行手术和器械操作前后及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有心房颤动及心衰时,应用洋地黄及血管扩张剂。

    二、外科治疗

    (一)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和狭窄,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或者虽以狭窄为主,但为漏斗型病变,心功能Ⅲ-Ⅳ级,或有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进行性恶化并出现急性左心衰时,均可考虑行瓣膜置换术。

    (二)二尖瓣环成形术 若由于瓣环扩张或者瓣膜病变轻,活动度好,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例,可考虑行二尖瓣环成形术。

    外科治疗的注意事项同二尖瓣狭窄章节。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