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生浸淫疮者.由府有热.熏发皮肤.复为风湿相持.搏于血气.而其疮初生碎小.后有脓汁.浸淫渐大.脓汁着处便生,故谓之浸淫疮也.又一证.风毒湿疮.颇似浸淫疮.亦脓汁浸淫而生.但脓痂遍周.比浸淫疮稍大尔.治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 以刺蓟为细末.新水调敷疮上.干则易之.
雄黄膏
治浸淫疮.经效.雄黄(一两研水飞) 雌黄(一两研水飞) 川乌头(一个去皮脐研为末) 松脂(一分研) 乱发(一分烧灰)
上以猪脂六两.于铫子内熬成油.次入后三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滓.入二黄末搅匀,盛瓷器中成膏.每用少许涂疮上.日三次.
又方治如前.以蜡胭脂于灯下用镜子照疮口.抹胭脂涂疮上.如此抹七遍.
苦瓠散
治风毒湿疮.干苦瓠(一两) 蛇蜕(半两烧灰) 露蜂房(半两微炙)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生油调涂.疮多添之.
四生散
治如前.绵黄 白附子 羌活(去芦) 蒺藜(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小儿生浸淫疮者.由府有热.熏发皮肤.复为风湿相持.搏于血气.而其疮初生碎小.后有脓汁.浸淫渐大.脓汁着处便生,故谓之浸淫疮也.又一证.风毒湿疮.颇似浸淫疮.亦脓汁浸淫而生.但脓痂遍周.比浸淫疮稍大尔.治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 以刺蓟为细末.新水调敷疮上.干则易之.
雄黄膏
治浸淫疮.经效.雄黄(一两研水飞) 雌黄(一两研水飞) 川乌头(一个去皮脐研为末) 松脂(一分研) 乱发(一分烧灰)
上以猪脂六两.于铫子内熬成油.次入后三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滓.入二黄末搅匀,盛瓷器中成膏.每用少许涂疮上.日三次.
又方治如前.以蜡胭脂于灯下用镜子照疮口.抹胭脂涂疮上.如此抹七遍.
苦瓠散
治风毒湿疮.干苦瓠(一两) 蛇蜕(半两烧灰) 露蜂房(半两微炙)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生油调涂.疮多添之.
四生散
治如前.绵黄 白附子 羌活(去芦) 蒺藜(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