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4.3 慢性消化不良

    慢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的上消化道症状。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发现有消化道动力异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依主要症状和病因分为以下亚群:

    · 反流样症候群

    · 溃疡样症候群

    · 动力异常样症候群

    · 特发性或非特异性慢性消化不良。

    然而,这样分法的有效性受到怀疑,因为这些症状与动力异常并非完全相关。

    【病因】

    有许多机制用于解释消化不良症候群的发病机制。

    · 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a)时相性收缩活动异常(食管、胃、小肠)

    (b)基础状态下,消化管壁对食物、气体和液体的反应异常。

    (c)胃排空延迟

    · 粘膜感染、炎症(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 胃酸分泌过多

    · 异常十二指肠胃、胃食管反流

    ·应激和心理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因应激和心理因素可以改变肠道的分泌、运动和血流

    ·胃、十二指肠敏感性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其胃扩张引起疼痛所须的胃容积较健康人要低。

    【症状】

    · 腹痛或腹胀时间至少一个月

    · 餐后饱胀

    · 早饱或不能完成一顿正常进餐

    · 胀气

    · 恶心或呕吐

    · 呃逆

    · 烧心

    · 反食

    · 厌食。

    【鉴别诊断】(图4.10)

    · 消化性溃疡

    ·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

    · 胃食管反流

    · 胃肠道肿瘤

    · 肠易激综合征

    · 胆石症

    · 慢性胰腺炎

    · 胃轻瘫

    · 吞气症。

    慢性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

    图4.10慢性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

    【诊断措施】

    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图4.11)

    如果内镜、放射学、pH测定等检查没有提供有力的证据,应考虑压力测定,进一步明确有无运动障碍(见8.7)。

    空腹期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空腹期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图4.11空腹期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a)非消化不良病人胃窦通道的Ⅲ期活动。(b)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通道的MMC Ⅲ期缺如。

    特殊测压表现模式

    ·餐后胃窦动力过低,与正常人相比消化不良者的收缩频率较少,收缩幅度较低,这可以导致胃排空延迟。这一表现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也很常见

    · 消化不良病人的MMCⅢ期常消失

    · 十二指肠运动障碍亦很常见。

    胃电图

    EGG可检测胃电节律的变化,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与胃电节律的紊乱有关(见8.8)。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