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未刻本叶氏医案》 加味逍遥散

    作者: 叶天士

    络痹。右胁癖积。脉涩。法宜通泄。

    鳖甲丹皮化橘红桃仁牡蛎白蒺藜脉弦。来去不调。营卫未和。是以不饥。胸臆时痛时止。法宜和之。

    当归枣仁柏子仁半曲茯苓炙草白芍药广皮左脉尚弦。

    生地阿胶霍山鲜石斛天冬麦冬杜生鸡子黄脉弦数。

    熟地生地甜沙参天冬麦冬霍石斛晡热。右脉弦大。阴弱伏温。且养阴和阳。

    新鲜地骨皮麦冬肉茯神青皮甘蔗汁川石斛知母痰阻热蒸。发热脘闷。

    竹茹半夏橘红枳实茯苓桑叶此痰郁也。阳失宣达。头痛眩晕。

    于术半夏白茯苓化橘红天麻竹沥白蒺藜老姜汁五志内燔。心悸舌糜。宜存阴泄阳。第脉弦涩。不宜过于苦寒。

    生地川连新灯心茯神丹参赤麦冬暂清上焦。

    苏梗橘红大象贝杏仁桔梗桑白皮劳伤背痛。

    当归茯苓炙甘草桂枝秦艽白芍药肝阴内耗。厥阳易升。是以烦劳则瞀闷齿痛。法宜潜阳熄风。

    熟地茯神虎胫骨当归苁蓉天冬左牡蛎牛膝龟版青盐白芍药黄柏形丰脉微。阳气自薄。进以六味地黄。纯阴碍阳。是以心悸阳痿。议用通阳。以消阴翳。

    人参远志鹿茸菟丝子附子细辛茯苓粉萆阳微饮阻。脘闷恶心。

    于术半夏橘红茯苓干姜枳实风湿相搏。发热身痛。

    杏仁桂枝木防己米仁茯苓大豆卷血枯经闭。

更多中医书籍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