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故当察时下而权治。可收十全之功。此表里气血之药。若用于痈疽。初发或已发。或内托。或身倦恶寒热少。或脉缓涩。或弦。或紧细。宜用之散风寒以助阳。乃始热终寒之变也。若施于积热 毒。更不分经络时宜。不能不无惧也。
丹溪曰。精要谓治未成也速散。已成者速溃。若用于轻小症候。与冬月时令。尽有内托。冬月肿疡。用之亦可转重就轻。移深于浅。夏月溃疡用之。其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虽有参、 。亦难倚仗。世人用此不问是痈是疽。是冬是夏。无经络。无前后。如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危哉。又曰。燥血泻气药太多。涉虚者勿轻用。一士背臀腿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宣散。致不救。一人年六十。好酒肉。背疽。与独参膏十五六斤而愈。若用十宣。宁保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