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外科正宗》 石榴疽第四十六

    石榴疽者,乃少阳相火与外湿煎搏而成,其患生在肘尖上一寸是也。初起一点黄粟小泡,根便开大,色红坚硬,肿如复碗,皮破泛出,叠如榴子,令人寒战,犹如重疟。初起即灸九壮,内服蟾酥丸发汗以解蕴毒;灸顶上,蟾酥饼贴之膏盖; 痛处金黄散敷之。内服菊花清燥汤、琥珀蜡矾丸;烦躁热甚者,护心散、金液戊土丹。九日后,患上作脓稠黄,疼苦稍减,表里症退,饮食微进者,可保无虞,反此为逆。溃后元气虚弱,杂症相兼者,照痈疽调理法治之。

    菊花清燥汤

    菊花清燥汤生地 知母川归熟地皮

    柴芩甘草升麻等 犀角门冬白芍宜

    甘菊(二钱) 川芎 当归 知母 贝母 白芍 生地 麦门冬 地骨皮(各一钱) 升麻 犀角 甘草 柴胡 黄芩(各五分)

    水二钟,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后服。

    蟾酥丸(见疔疮门)

    琥珀蜡矾丸 护心散 如意金黄散(俱见肿疡门)

    金液戊土丹(见脱疽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