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痘痈毒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留于肌肉为治易,结于骨节难成功。
【注】此证因出大痘,浆灌不足,以致毒浆不得透发,留结经络之中,随处可生。小如李者为毒,大如桃者为痈,漫肿不红,亦无 痛,身热多烦。若生单个者,毒在肌肉属顺,易治;连发数处者,船小载重属险;若结于骨节之间,或成对发出者,其毒已盛,溃破之后,渗泄气血,不能敛口属逆。初发不可强消,俱宜服透脓散,外敷乌龙膏;脓熟针之,加味太乙膏贴之;若气血虚弱者,兼服保元汤。溃后潮热全退,毒瓦斯方净,否则他处又发。忌生冷、硬面、发物。
保元汤
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 黄 (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生姜一片,红枣肉二枚,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保元汤补真元气,脾胃虚弱服更宜,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姜枣共黄 。
透脓散 乌龙膏(俱见肿疡门)
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痘痈毒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留于肌肉为治易,结于骨节难成功。
【注】此证因出大痘,浆灌不足,以致毒浆不得透发,留结经络之中,随处可生。小如李者为毒,大如桃者为痈,漫肿不红,亦无 痛,身热多烦。若生单个者,毒在肌肉属顺,易治;连发数处者,船小载重属险;若结于骨节之间,或成对发出者,其毒已盛,溃破之后,渗泄气血,不能敛口属逆。初发不可强消,俱宜服透脓散,外敷乌龙膏;脓熟针之,加味太乙膏贴之;若气血虚弱者,兼服保元汤。溃后潮热全退,毒瓦斯方净,否则他处又发。忌生冷、硬面、发物。
保元汤
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 黄 (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生姜一片,红枣肉二枚,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保元汤补真元气,脾胃虚弱服更宜,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姜枣共黄 。
透脓散 乌龙膏(俱见肿疡门)
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