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胁痈 红高肿疼,疽坚塌漫冷不红,皆属肝胆怒火结,迟溃败浆冷虚凶。
【注】此证生于软肋,有硬骨者为肋,肋下软肉处为季胁。痈疽二证,皆由肝、胆怒火凝结而成。多生于体虚之人,初如梅李,渐长如碗如盆,色红, 痛,高肿,二七溃破,脓稠为痈。若坚硬平塌,漫肿木痛,不红不热,月余溃破稀脓为疽。若失治,届期不溃,攻击成脓,肿如鼓胀,破出败浆,腥臭脓者逆。痈疽二证,初肿时俱宜急服柴胡清肝汤解郁泻火;如已成者,服托里透脓汤;脓熟胀痛,俱用卧针开之;已溃,以排余脓、补气血为要。余按痈疽溃疡门治法,投补不应者,难治。
胁痈图(图缺)
柴胡清肝汤(见头部鬓疽)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着。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 症,41 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 症,42 方。
《妇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总共 260 余论。论后有附方及医案。
胁痈 红高肿疼,疽坚塌漫冷不红,皆属肝胆怒火结,迟溃败浆冷虚凶。
【注】此证生于软肋,有硬骨者为肋,肋下软肉处为季胁。痈疽二证,皆由肝、胆怒火凝结而成。多生于体虚之人,初如梅李,渐长如碗如盆,色红, 痛,高肿,二七溃破,脓稠为痈。若坚硬平塌,漫肿木痛,不红不热,月余溃破稀脓为疽。若失治,届期不溃,攻击成脓,肿如鼓胀,破出败浆,腥臭脓者逆。痈疽二证,初肿时俱宜急服柴胡清肝汤解郁泻火;如已成者,服托里透脓汤;脓熟胀痛,俱用卧针开之;已溃,以排余脓、补气血为要。余按痈疽溃疡门治法,投补不应者,难治。
胁痈图(图缺)
柴胡清肝汤(见头部鬓疽)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