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外科大成》 脐疮、脐突

    作者: 祁坤

    脐疮因水湿伤脐所致.久不愈则发搐.由风邪外袭也.恐变风痫.用干虾蟆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加龙骨.或旧绵烧灰当头末等分.加麝香少许掺之.

    脐突者.肿赤虚大也.由胎母失养.儿受积热所致.宜调其母.清其热.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忽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白芍药汤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白芍药汤治脐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药(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一钱二分) 薄桂(去粗皮三钱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六分.空心服.脐下痛加钩藤、生姜、食盐.

    外消散治脐突叫啼.及感湿热.阴器肤囊浮肿者.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二钱)

    为末.用田螺洗净.再以清水半碗养之.过宿.取水调药涂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阴器肤囊肿者.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