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症多因早年患杨梅毒时,服食轻粉、汞剂过多,欲求速效,致后日发生此种粉霜毒气,遍身关节疼痛,骨里潮热,气逆则痰不行,遂结成豆子大小之粒,渐渐长大,皮肤不红,肉内作痛,延至日久,医者多以行痰顺气之剂治之,屡治不效,后遂溃而出水,与棉絮相似,此刻其痛更甚,初不知其为误服轻粉,毒入骨髓之所致也。治法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再加托里排脓之剂,成脓者可治,不成脓者难治。成脓后,用解毒膏贴之,插药线三次,俟脓干,取出絮团后,以熏洗汤洗净,再掺加味天然散收功。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此症多因早年患杨梅毒时,服食轻粉、汞剂过多,欲求速效,致后日发生此种粉霜毒气,遍身关节疼痛,骨里潮热,气逆则痰不行,遂结成豆子大小之粒,渐渐长大,皮肤不红,肉内作痛,延至日久,医者多以行痰顺气之剂治之,屡治不效,后遂溃而出水,与棉絮相似,此刻其痛更甚,初不知其为误服轻粉,毒入骨髓之所致也。治法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再加托里排脓之剂,成脓者可治,不成脓者难治。成脓后,用解毒膏贴之,插药线三次,俟脓干,取出絮团后,以熏洗汤洗净,再掺加味天然散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