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鸡鸣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鸡鸣散处方

    大黄30克(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制法

    上研细。

    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血瘀凝积,气绝欲死,或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

    用法用量

    用酒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津,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朱氏集验方》卷一:鸡鸣散处方

    槟榔7枚 陈皮 木瓜各30克 吴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姜(和皮)15克 紫苏茎叶9克

    功能主治

    行气降浊,化湿通络。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用法用量

    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备注

    方中槟榔质重下达,行气逐湿为君;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为臣;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萸、生姜温散寒邪并为佐。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古今医统》卷九十三:鸡鸣散处方

    大黄(酒蒸)30克 桃仁7粒(去皮、尖)当归尾15克

    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痛不可忍,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为末,用酒250毫升煎,去滓,五更鸡鸣时服,取下恶血即愈。若气绝不能言,急以小便灌之即苏。

    摘录《古今医统》卷九十三《伤科方书》:鸡鸣散处方

    生地2钱,大黄3钱,杏仁(去衣)1钱,当归(酒洗)1钱5分。

    功能主治

    跌打瘀血攻心,脉绝欲死。

    用法用量

    用生水、酒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圣济总录》卷一二六:鸡鸣散处方

    牵牛子末1两,胡粉1钱,大黄(蒸末)2钱,朴消(炼成粉)3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气疬疼痛及热毒结核,或多烦闷,热而不寒者。

    用法用量

    鸡鸣时,以井华水调服3钱匕,以利为度,不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三因》卷九:鸡鸣散处方

    大黄1两(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利去瘀血,推陈致新。主跌扑损伤,血瘀停积胁内,日久作痛。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红花一分,当归二钱。

    摘录《三因》卷九《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引《三因》:鸡鸣散处方

    大黄(酒蒸)5钱,当归尾3钱,桃仁2-7粒(研)。

    制法

    上锉,作一帖。

    功能主治

    推陈致新。主金刃伤,打扑伤,血瘀凝积,烦闷欲绝。

    用法用量

    酒煎,鸡鸣时服。次日下瘀血即愈。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引《三因》《准绳·幼科》卷五:鸡鸣散处方

    炒术、当归、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通、桔梗、蝉蜕、升麻、橘红、山楂、红花。

    功能主治

    使痘毒自表外出。主男女发热3-5日,或痘末形成,痘形隐隐,或才形于外而不能快利,或烦躁谵语,或腹疼呕吐,或痰喘恶渴。

    用法用量

    上用酒炒,加灯草、生姜,煎服,临服入雄鸡血,酒亦妙。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普济方》卷三○九:鸡鸣散处方

    当归须5钱,赤芍药5钱,大黄5钱,降真、苏木、甘草各少许。

    功能主治

    内外颠伤损骨。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2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或加小便。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组成

    槟榔七枚(约30克)、陈皮一两(30克)、木瓜一两(30克)、吴茱萸二钱(6克)、桔梗半两(15克)、和皮生姜半两(15克)、紫苏茎叶三钱(9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

    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主治

    主治湿脚气,症见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膝关节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宁腿综合征、功能性水肿等病症。

    1.慢性膝关节炎:采用鸡鸣散化裁治疗慢性膝关节炎42例,与双氯芬酸钠治疗22例作对照。疗程为3周。以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半年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药信息》2006年第4期)

    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加味鸡鸣散治疗陧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与地高辛、和尿剂治疗20例作对照,疗程7日。以用药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心室率维持在每分钟60~80次,水肿完全消失为显效标准。结果: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在降低心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5%;在改善水肿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5%。(《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第9期)

    3.不宁腿综合征:采用鸡鸣散加味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0例。 10剂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以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93.3%。(《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第12期)

    4.功能性水肿:鸡鸣散(免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水肿62例,每曰1剂,临睡前开水冲药,搅匀,静置放凉,于第2日晨起5时左右,凉药顿服。并嘱治疗期间停用任何有利尿作用的西药。以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率96.8%。(《江苏中医药》2006年第9期)

    方解

    鸡鸣散组方以“著者行之”为原则,方中槟榔,行气逐湿;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萸、生姜温散寒邪;诸药合用,开上、导下、疏中、温宣,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则阴降之意,规定服药时间之意主要是取其空腹服药易于发挥,可使寒湿之邪随阳气升发而散。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痛风关节炎、肝硬化腹水、带状疱疹、湿脚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五更泻、脊柱骨折早期便秘、肾病水肿、寒湿性荨麻疹、皮肌炎、丝虫病、流火、卵巢囊肿、病毒性肝炎等证属寒湿气滞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鸡鸣散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抗凝血、利尿等药理作用,并呈昼夜节律性。

    方歌

    (一)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瓜橘槟榔煎冷服,脚气浮肿效果良。

    (二)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摘录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莪术油82g 冰片75g性状呈乳白色、乳黄色或棕黄色的子弹形。炮制上二味,将莪术油与75g聚山梨酯80混匀,冰片用适量的乙醇溶解,与上述油溶液混合均匀。另取聚氧乙烯硬脂酸酯1551g,置水浴上熔化,加入上述药液,充分搅匀,灌入栓剂模中,......
  • 处方巴豆1钱(微炒,研末)。功能主治小儿初生,口内两腮肿起。用法用量糁膏药上贴囟门。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 处方麻黄16两,连翘4两,生石膏8两,滑石8两,羌活6两,天麻4两,栀子(炒)2两,细辛4两,防风4两,独活4两,甘草4两,全蝎2两,薄荷2两,白芍2两,大黄2两,荆芥2两,黄芩2两,川芎2两,桔梗2两,菊花2两,当归2两,白术(炒)2两,......
  • 处方缠豆藤1两5钱(8月内收取毛豆梗上缠绕红黄大者,阴干),生地黄1两,山楂肉1两,牛蒡子1两,辰砂1两(水飞,研细),黑豆30粒,新升麻7钱5分,独活2钱,甘草5钱,当归(酒浸)5钱,赤芍药5钱,黄连5钱,桔梗5钱,连翘7钱,苦丝瓜2条(......
  • 处方青皮(麸炒)2钱,橘红5钱,白术(去芦,蜜水炒)1两半,白茯苓7钱半,麦门冬(去心)1两,使君子肉(锉,炒)7钱5分,山楂肉5钱,麦芽(炒)5钱,金樱子5钱,金樱子肉(炒)5钱,芡实仁2钱半,莲心肉(隔纸炒)5钱,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