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味咸寒.入手足太阴少阴阳明经.功专疗肾气虚竭.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惟生痰招风.阳痿及伤风寒.病初起者均忌食.心血可作补心之向导.肝同夜明砂作丸.治雀目.肚入胃健脾.肺蘸薏仁末治肺虚咳嗽.肾咸冷.通肾治腰痛耳聋.肠得黄连.治肠风血痔.胆汁寒滑泻肝胆之火.明目疗疳.醋和灌谷道.治大便不通.脂膏润燥利肠.脊髓补虚劳之脊痛.蹄得通草通乳汁.尾血和龙脑治痘疮倒靥.均以母蹄为妙.猪肤即外浓皮.得白蜜米粉.治少阴下痢咽痛.猪脑毒不可食.猪肉反乌梅桔梗.猪脂得血余.治阴吹.肝切片入阴户.治阴蚀虫皆入肝内.数易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