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
入肘外 循 外,肩端前 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 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 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大肠补泻温凉药∶
补∶粟壳、牡蛎、木香、莲子、肉豆蔻、诃子、倍子、龙骨、榛子、砂糖、糯米、石蜜、棕榈子。
泻∶大黄、芒硝、牵牛、巴豆、枳壳、枳实、桃仁、槟榔、葱自、麻子仁、续随子、榧实。
温∶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生姜、胡椒、丁香、糯米、桃花石。
凉∶条芩、槐花、黄连、大黄、胡黄连、栀子、连翘、芒硝、苦参、石膏。
本腑报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
入肘外 循 外,肩端前 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 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 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大肠补泻温凉药∶
补∶粟壳、牡蛎、木香、莲子、肉豆蔻、诃子、倍子、龙骨、榛子、砂糖、糯米、石蜜、棕榈子。
泻∶大黄、芒硝、牵牛、巴豆、枳壳、枳实、桃仁、槟榔、葱自、麻子仁、续随子、榧实。
温∶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生姜、胡椒、丁香、糯米、桃花石。
凉∶条芩、槐花、黄连、大黄、胡黄连、栀子、连翘、芒硝、苦参、石膏。
本腑报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