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桂树根

    拼音注音Guì Shù Gēn别名

    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木犀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性味

    辛甘,温。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涩,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①《纲目拾遗》:"贴牙痛,取桂树根上皮用。"

    ②《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气痛,散郁。"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及肾虚牙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用1~3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虚火牙痛:桂花根二至三两,路边姜、地骨皮根。熬水或炖五花肉服。

    ②治风湿麻木及腰痛:桂花根粗皮一斤,麻油半斤,炒黄丹半斤。熬膏(黄丹要去渣后才下),取出冷后,贮入磁罐中。用时火炖化,摊帖。

    ③治大便下血:桂花根二至三两,落地金钱、猪筒子骨四节。炖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o Yè Jí Dòu来源豆科薄叶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Pall.)DC.,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秃疮,瘰疬。用法用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
  • 拼音注音Báo Yè Huánɡ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薄叶黄芩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regeliana Nakai var.ikonnikovii(Juz.)G.Y.Wu et H.W.Li[S.ik......
  • 拼音注音Báo Zhù Cǎo别名水泽兰、冷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薄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rtera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或河旁岩石上。资源......
  • 《中国药典》:薄荷拼音注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性状本品茎呈方柱......
  • 《中药大辞典》: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处《重庆堂随笔》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