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耳发生于耳门边,乃心肾湿热所生。其病有三∶曰簟耳,曰痔耳,曰湿耳。俱先用清肝流气饮,后用定痛降火饮,若簟耳、痔耳,用针刺破,以清凉膏贴之,生肌散敷之。
十四味清肝流气饮
枳壳、桔根、黄芩、柴胡、羌活、赤芍、防风、川芎、荆芥、白芷、升麻、连翘、甘草、前胡。
食后服。
十三味定痛降火饮
柴胡、前胡、紫苏、防风、浓朴、陈皮、甘草、半夏、川芎、白芷、当归、羌活、升麻。葱引。
九味清凉膏
黄连、大黄、黄芩、郁金、朴硝、玉簪花、独脚连、天花粉、白芨。
共为末,鸡蛋清调搽。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耳发生于耳门边,乃心肾湿热所生。其病有三∶曰簟耳,曰痔耳,曰湿耳。俱先用清肝流气饮,后用定痛降火饮,若簟耳、痔耳,用针刺破,以清凉膏贴之,生肌散敷之。
十四味清肝流气饮
枳壳、桔根、黄芩、柴胡、羌活、赤芍、防风、川芎、荆芥、白芷、升麻、连翘、甘草、前胡。
食后服。
十三味定痛降火饮
柴胡、前胡、紫苏、防风、浓朴、陈皮、甘草、半夏、川芎、白芷、当归、羌活、升麻。葱引。
食后服。
九味清凉膏
黄连、大黄、黄芩、郁金、朴硝、玉簪花、独脚连、天花粉、白芨。
共为末,鸡蛋清调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