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帝内经太素》 病解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及卷十二第五等篇。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此之六种,是肥贵人膏粱所发之病。

    平按:“痿厥、气满、发逆”《甲乙》作“厥气、逆满”四字。

    鬲塞、闭、绝、上下不通,暴忧之病。

    此之四种,因暴愁忧所生之病。鬲塞,鬲中塞也。闭,谓七窍闭也。谓噫与下使之气,即上下也。

    暴厥而聋不通,偏塞也。闭内内不通,风也,内留着也。

    暴厥耳聋,偏塞也。内气暴满薄,不从于内中,风病也。以脾气停壅,不顺于内,故瘦留著也。

    平按:“不通,偏塞也”《素问》、《甲乙》作“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闭内内不通,风也,内留著也”,《素问》、《甲乙》作“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

    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风湿之气,生于蹠跛痹病。蹠,之石反。跛,有本为“跂”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师机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