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二下篇。
风逆,暴四支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喜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凊取荣①,骨凊取井也。
手太阴为里,手阳明为表,二经主气。肉者土也,荣者火也,火以生土,故取荣温肉也。骨者水也,井者木也,水以生木,以子实母,故取井温骨也。
平按:《灵枢》、《甲乙》“支”作“肢”;“喜变”作“善变”。“凊”,今本《灵枢》及《甲乙》均作“清”,赵府本《灵枢》作“凊”。《甲乙》“荣”作“营”。
①“荣”,人卫本注曰:据赵府本《灵枢·癫狂篇》应作“荥”,注同。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二下篇。
风逆,暴四支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喜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凊取荣①,骨凊取井也。
手太阴为里,手阳明为表,二经主气。肉者土也,荣者火也,火以生土,故取荣温肉也。骨者水也,井者木也,水以生木,以子实母,故取井温骨也。
平按:《灵枢》、《甲乙》“支”作“肢”;“喜变”作“善变”。“凊”,今本《灵枢》及《甲乙》均作“清”,赵府本《灵枢》作“凊”。《甲乙》“荣”作“营”。
①“荣”,人卫本注曰:据赵府本《灵枢·癫狂篇》应作“荥”,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