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朱震亨《丹溪心法附余》) 猝中痰迷,用此吹鼻。
皂角 细辛(等分) 研末吹。
稀涎(散)皂角白矾班,或益藜芦微吐间。(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风中痰升人眩仆,当先服此通其关。(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藜芦吐风痰,善通顶,令人嚏。此夺门之兵也。风国中时,痰盛宜先用此,令吐稀涎,续进他药。)
通关散用细辛皂,吹鼻得嚏保生还。(有嚏者可治;无嚏者为肺气已绝,不治。)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朱震亨《丹溪心法附余》) 猝中痰迷,用此吹鼻。
皂角 细辛(等分) 研末吹。
稀涎(散)皂角白矾班,或益藜芦微吐间。(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风中痰升人眩仆,当先服此通其关。(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藜芦吐风痰,善通顶,令人嚏。此夺门之兵也。风国中时,痰盛宜先用此,令吐稀涎,续进他药。)
通关散用细辛皂,吹鼻得嚏保生还。(有嚏者可治;无嚏者为肺气已绝,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