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退思集类方歌注》 越脾加半夏汤

    作者: 王泰林

    治肺胀咳喘脉浮大者。越脾汤原方枣加三枚,姜加一两,加半夏半升。

    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越脾中之津气而为汗,是凉散法也。)

    麻石甘草枣生姜,《金匮》以之治风水。恶风身肿脉洪浮,面赤热渴乃堪使。(旭高按∶《金匮是风水者,乃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痹其营卫之气,升降不得自如,斯水饮入胃,不能输脾归肺,下达膀胱,而反外溢肌肤,故一身悉肿。其证恶风发热,脉洪浮而渴,故知为风热,亦尝验之矣。然必兼有无汗而喘见象,与此汤一服,亦未必汗出,其水反从小便去,真匪夷所思者。)里水黄肿其脉沉,便利亡津加术饵。(名越脾加术汤 旭高按∶水在里,当不渴,渴则可征水去。今渴而黄肿不去,是水未去也。水未去,何以渴?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也。盖脾气实者,小便利则水去;脾气虚者,小便利则亡津,亡津令渴。病虽始于里水,其实里已无水,水只在皮肤中,故亦用越脾,使从表解。但加白术一味,补脾气生津液,以固其里,则意无不到矣。)营气热腐为疠风,俗号“大麻疯”即是。清疏营卫最相宜,加术缘其脚弱尔。(按∶疠风因风客久而化热,营气被其煽灼,血肉腐坏,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即俗所谓“大麻疯”是也。喻嘉言有见及此,故曰“汗宜频发,血宜频刺”,但未有其方。旭高观此汤清疏营卫,与嘉言之说合符。石膏清热生津液,麻黄疏风通血脉,甘草解热毒,姜、枣和营卫,若不脚弱,则白术亦可不加。后人遇此证,绝不知用此汤,何也?)

    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加半治。散邪清热越脾佳,蠲饮消痰半姜美。(名越脾加半夏汤 肺胀咳喘,为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越脾汤散邪清热之功多,蠲饮消痰之力少,故加半夏辅其未逮,更加姜一两以助半夏之功,周密之至矣。)此与青龙加石膏,佐使寒温相对峙。(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相为对峙。小青龙汤中有半夏无石膏,越脾汤中有石膏无半夏,观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石膏、半夏二物协力建功。石膏清热,借辛温亦能豁痰,半夏豁痰,借辛凉亦能清热。前越脾加术汤生津止渴,借白术入清热药中;此越脾加半夏汤下气定喘,又借半夏入清热药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化裁后学矣。)又与越脾加术汤,下气生津分彼此。千古医方仰仲师,一加一减皆精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