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汤液本草》 天门冬

    作者: 王好古

    气寒,味微苦。苦而辛,气薄味浓,阴也。甘平,大寒。无毒,阳中之阴。

    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保肺气,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加人参、黄 为主,用之,神效。

    《心》云∶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

    《本草》云∶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延年,多子孙,能行步,益气。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荣卫枯涸,湿剂所以润之,二门冬、人参、北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日华子》云∶贝母为使。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及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去心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