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人肩井后肿痛、身热且嗽,其肿按之不坚,此乃湿痰流结也。遂用南星、半夏、栝蒌、葛根、芩、连、竹沥作煎饮之,烧葱根 肿上;另用白芥子、白矾作小丸,用煎药吞二十丸。须臾痰随嗽出,半日约去三四碗而愈。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药,先之以经气∶在阳明治湿热,锻石、柏皮之属;在厥阴治火热,腊茶、脑、射之属。次从所得之因∶食积加芦荟;磕伤加韭汁、没药。疮脓溃而不出,加轻粉取之,无不愈。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一人肩井后肿痛、身热且嗽,其肿按之不坚,此乃湿痰流结也。遂用南星、半夏、栝蒌、葛根、芩、连、竹沥作煎饮之,烧葱根 肿上;另用白芥子、白矾作小丸,用煎药吞二十丸。须臾痰随嗽出,半日约去三四碗而愈。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药,先之以经气∶在阳明治湿热,锻石、柏皮之属;在厥阴治火热,腊茶、脑、射之属。次从所得之因∶食积加芦荟;磕伤加韭汁、没药。疮脓溃而不出,加轻粉取之,无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