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治妇人血气不调,腑脏怯弱,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脐腹冷疼,胁肋时胀,面色体羸瘦,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常服补虚损,暖下脏,逐痼冷,进饮食。
沉香 莪朮 诃黎勒(煨,去核) 椒红(微炒出汗) 当归(去芦,酒浸,微炒) 附子( 姜(去芦,麻
上为细末,入麝香匀,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温酒下,空心,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