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夫伤寒。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入深。结于五脏。有瘀积故吐血也。
治伤寒吐血。心烦不食。宜服伏龙肝散方。
伏龙肝〔一(三)两〕生干地黄(一两)柏叶(一两)茜根(一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芩(一两)黄连(一两去须)甘草〔一两(半)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温病。时气疫毒。及饮酒伤中。吐血不止。面黄干呕。心烦。止血蒲黄散方
。
蒲黄(二两)栝蒌(二两)犀角屑〔一(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桑寄生(二两)葛根〔三(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吐血不止。宜服此方。
伏龙肝甘草(炙微赤锉)茜根生干地黄阿胶(捣碎炒令黄色)黄芩(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吐血。心神烦闷。宜服子芩散方。
子芩(三分)栀子仁(半两)远志(一分去心)桂心(半两)黄连(三分去须)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黄连(一两去须)荷叶(一两)艾叶(三分微炒)柏叶(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吐血。目眩烦闷。宜服当归散方。
当归赤芍药黄芩伏龙肝阿胶(捣碎炒令黄燥)(以上各一两)干姜(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热。及余毒不退。吐血一二升不止。宜服生干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一两)黄柏(三分锉)黄芩(一两)吴蓝(一两)黄连(三分去须)伏龙肝(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热。吐血不止方。
伏龙肝(一分)红蓝花〔一合(分)〕乱发灰(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肺热。因嗽吐血或唾血。宜服茅根饮子方。
茅根(三两)犀角屑(一两)黄芩(一两)桑根白皮(二两)竹茹(一两)刺蓟(一两半)紫菀(二两洗去苗土)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治伤寒烦热。吐血不止。心胸痛。宜服刺蓟散方。
刺蓟(一两)赤芍药(一两半)茅根(二两)麦门冬(三两去心焙)犀角屑(一两半)甘草(半两生用)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入藕汁生地黄汁各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为二服。
治伤寒吐血不止。柏叶散方。
青柏叶(一两)生干地黄(一两)阿胶(一分捣碎炒令黄)上件药。捣筛为末。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别搅马通汁一合相和。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伤寒。壅极吐血。百治不瘥方。
生地黄汁(一中盏)川大黄(一分锉微炒碎末)上件药。先煎地黄汁三两沸。纳大黄末调令匀。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