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伤寒发斑疮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伤寒病证在表。或未发汗。或经发汗未解。或吐下后而热不除者。此由毒瓦斯盛故也。

    治伤寒。斑出瘾疹如锦纹。而咳嗽。心神烦闷。呕吐不止。宜服漏芦散方。

    漏芦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芦头)麻黄(去根节)黄芩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脏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肤发斑。宜服此方。

    黄芩大青川升麻石膏(以上各一两)栀子仁(半两)川朴硝(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半。入豆豉五十粒。葱白二茎。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稍利为度。

    又方。

    犀角屑(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蓝叶(一两)川升麻(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十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

    便不利黄芩大青川升麻川大黄(锉碎微炒)茵陈川朴硝(以上各一两)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治伤寒。身面发斑。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一两半)川升麻(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豉小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斑疮欲出。脉洪大。心躁热。但令患人溺于纸上。如金色是也。宜服此方

    猪胆汁(一合)酽醋(一合)鸡子(一枚打破去壳)上件药相和。煎三两沸。放温顿(频)服。

    治伤寒热毒不解。欲变成斑。解毒升麻散方。

    川升麻栀子仁大青黄芩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地黄汁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赤斑出不止。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麻黄(去根节)栀子仁黄连(去须)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锉)马牙硝郁金(以上各一两)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瘥为度。

    治伤寒黑斑出不止。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两)黄芩(一两半)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犀角屑(一两半)川芒硝(一两)栀子仁(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甘草汤放冷。调二钱服。以瘥为度。

    治伤寒斑疮已出。心脏尚有余热。发歇烦躁。宜服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川升麻子芩茯神犀角屑赤芍药人参(去芦头)铅霜(研)(以上各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一分)黄连(一分去须)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不计时候。煎竹叶汤调下二钱。

    治伤寒斑毒不解。宜服黄连散方。

    黄连(一两去须)犀角屑(半两)石膏(二两)栀子仁(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一二日及十余日。发黄胆斑出。皆主之方。

    大青(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明胶(半两杵碎炒令黄燥)豉(二两)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