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大肠实热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大肠实实则生热。热则肠结胀满。喜气喘咳。身面热。喉中噎。乍实乍虚。乍来乍去。大肠有宿滞。则发热寒栗如疟之状。秘涩不通。则是大肠实热之候也。

    治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腹胁满闷。手足烦痛。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川大黄(一两半)犀角屑(三分)枳实(三分麸炒微黄)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一两)丹参(半两)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忌热面炙爆

    治大肠实热。上气喘咳。心神烦闷。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三分)黄芩(三分)细辛〔二(三)分〕五味草(一两炙微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三(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大肠实热。心神烦躁。口内生疮。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青竹茹(一两)黄芩(三分)栀子仁(三分)紫苏茎叶(三分)杏仁(三硝(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分(合)。

    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温服。

    治大肠实热。肠胀不通。热气上冲。口内生疮。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二两锉)柴胡〔二(一)两去苗〕诃黎勒皮(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三分)川朴硝(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大肠实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发歇寒热。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赤芍药(一两)枳实(三分麸炒微黄)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草(半两炙微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宜服槟榔丸方。

    槟榔(一两)羌活(一两)郁李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一两)川大黄(一两锉微两锉研如膏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庞安石
  • 作者:
    郑寿全,字钦安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