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zhēng
  • 拼音:zheng
  • 注音:ㄓㄥ
  • 部首笔画:6
  • 总笔画:12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TQVH
  • 五笔98:TQVH
  • 五行:
  • Unicode:U+7B5D
  • 四角号码:88507
  • 仓颉输入法:HNSD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2689
提交资料
  • 筝字拼音(带声调)
    zhēng
  • 筝字笔顺
    撇横捺撇横捺撇折折横横竖
  • 筝字的组词
    哀筝 调筝 凤筝 风筝 鼓筝 古筝 锦筝 鸾筝 鸣筝 秦筝 瑶筝 移筝 银筝 玉筝 云筝 轧筝 筝柱 筝语 筝雁 筝阮 筝人 筝妓 吹云筝 桓伊筝 冲浪风筝 断线风筝 秦筝赵瑟 线断风筝
  • 与筝相关的成语
    断线风筝 秦筝赵瑟
  • 基本解释

    zhēng   ㄓㄥˉ ◎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英文翻译

    kite   zither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ēng  〈名〉 (1)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同本义 [flat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nc. five and later thirteen strings] 筝,鼓弦竹身乐也。——《说文》 筝,五弦筑身乐也。——《御览》引《说文》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2) 又如: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 汉语字典

    [①][zhēng][《廣韻》側莖切,平耕,莊。]“箏1”的新字形。亦作“1”。拨弦乐器。形似瑟。传为秦时蒙恬所作。其弦数历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现经改革,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下平八庚[粤 语]:zaang1zang1[闽南语]:cheng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4第18【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說文】鼓絃竹身樂也。【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