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笔画:2
  • 总笔画:11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MDMJ
  • 五笔98:MDMJ
  • 五行:
  • Unicode:U+526C
  • 四角号码:22200
  • 仓颉输入法:UBLN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剬字拼音(带声调)
    zhì
  • 剬字笔顺
    竖折竖横撇竖折竖竖竖竖
  • 剬字的组词
  • 与剬相关的成语
  • 基本解释

    zhì   ㄓˋ ◎ 古同“制”(a.制作;制定。b.制约;节制)。

  • 汉语字典

    [①][duān][《廣韻》多官切,平桓,端。](1)截断,斩齐。(2)引申为剪灭。[②][tuán][《廣韻》旨兖切,上獮,章。]同“剸1”。[③][zhì]“制1”的古字。(1)裁制。(2)制作。

    音韵参考

    [广 韵]:多官切,上平26桓,duān,山合一平桓端[平水韵]:上平十四寒[国 语]:duān,tuán,zhì[粤 语]:dyun1tyun4za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刀字部】 剬;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42第17【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端。【說文】斷齊也。从刀,耑聲。【廣韻】同剸。細割也。【增韻】整敕貌。【揚子·法言】魯仲連偒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偒。【註】㑥,古蕩字。剬,古剸字。又裁制也。【史記·顓頊紀】依鬼神以剬義。【註】剬有制義。【淮南子·主術訓】人君揄策廟堂,剬有司。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𠀤音膞,義同。考證:〔【說文】剸齊也。〕 謹照原文剸改斷。〔【揚子·法言】魯仲連㑥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㑥。〕 謹照原文㑥俱改偒。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