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麡
齊
齐
鐑
肵
岂
愒
豈
頎
颀
泣
騹
七
乞
亓
亝
企
倛
僛
凄
剘
启
呇
呮
咠
唘
唭
啓
啔
啟
嘁
噐
器
圻
埼
墄
夡
契
妻
娸
婍
屺
岐
岓
崎
帺
弃
忯
悽
愭
慼
慽
憇
憩
懠
戚
捿
掑
摖
敧
斉
斊
旂
旗
晵
暣
杞
柒
栔
栖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蕩
蘯
蟷
裆
襠
譡
讜
谠
趤
逿
闣
雼
黨
䑗
䣊
cù
噈
拼音:
cu
注音:
ㄘㄨˋ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口
造字法:
五笔86:
KYIN
五笔98:
KYIY
五行:
Unicode:
U+5648
四角号码:
63012
仓颉输入法:
RYFU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噈字拼音(带声调)
cù
噈字笔顺
竖折横捺横竖折横竖撇捺横撇折捺
噈字的组词
与噈相关的成语
汉语字典
汉语字典
[①][cù][《廣韻》子六切,入屋,精。]通“蹙”。皱额。
音韵参考
[广 韵]:子六切,入1屋,zu,通開三入東精[平水韵]:入声一屋[国 语]:cù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噈;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208第18
【廣韻】【集韻】𠀤子六切,音蹙。【玉篇】鳴噈也。【廣韻】歍噈,口相就也。 又【集韻】作荅切,音帀。本作𠯗。 又七六切,音鼀。又就六切,音摵。義𠀤同。 又曷閤切,音合。柔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