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子
字
孜
孳
孶
崰
嵫
杍
栥
梓
椔
榟
淄
渍
湽
滓
牸
眥
眦
矷
禌
秄
秭
笫
籽
紎
紫
緇
緕
缁
耔
胔
胾
自
芓
茡
荢
葘
虸
觜
訿
諮
谘
貲
資
赀
资
趦
輜
輺
辎
鄑
釨
鈭
錙
鍿
鎡
锱
镃
頾
頿
髭
鯔
鰦
鲻
鶅
鼒
齍
龇
㜽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墀
妛
媸
弛
彨
彲
彳
恜
恥
慗
憏
懘
抶
持
摛
gǔ
啒
拼音:
gu
注音:
ㄍㄨˇ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1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口
造字法:
五笔86:
KNBM
五笔98:
KNBM
五行:
Unicode:
U+5552
四角号码:
67072
仓颉输入法:
RSUU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啒字拼音(带声调)
gǔ
啒字笔顺
竖折横折横撇折竖竖折竖
啒字的组词
与啒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啒
gǔ ㄍㄨˇ
◎ 忧。
汉语字典
[①][gǔ][《廣韻》古忽切,入没,見。]忧,忧貌。
音韵参考
[广 韵]:古忽切,入11沒*,gu,臻合一入魂見[国 语]:hū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啒;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95第16
【廣韻】【集韻】𠀤呼骨切,音忽。【廣韻】憂貌。【集韻】《博雅》:啒啒,憂也。或作唿。 又【廣韻】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骨。義同。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