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 拼音:qu
  • 注音:ㄑㄩˊ
  • 部首笔画:6
  • 总笔画:24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THHH
  • 五笔98:THHS
  • 五行:
  • Unicode:U+8862
  • 四角号码:21221
  • 仓颉输入法:HOBGN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6489
提交资料
  • 衢字拼音(带声调)
  • 衢字笔顺
    撇撇竖竖折横横横竖折横横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横横竖
  • 衢字的组词
    八衢 宝衢 昌衢 长衢 冲衢 充衢 当衢 道衢 风衢 高衢 高衢 亨衢 槐衢 皇衢 郊衢 交衢 街衢 禁衢 津衢 径衢 九衢 康衢 逵衢 六衢 镂衢 路衢 陆衢 门衢 鹏衢 平衢 衢罇 衢樽 衢尊 衢宇 衢謡 衢谣 衢巷 衢涂 衢肆 衢术 衢室 衢市 衢塞 衢壤 衢盘 衢陌 衢民 衢闾 衢路 衢衖
  • 与衢相关的成语
    高步通衢 花衢柳陌 柳衢花市 柳陌花衢
  • 基本解释

    qú   ㄑㄩˋ ◎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衢。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ú  〈名〉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 [thoroughfare]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4) 树枝交错、分岔 [fork]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5) 引申指途径 [way]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6) 泛指道路 [road]。如:衢术;衢逵;衢路 (7) 分岔的道路 [branch road] (8) 街道 [street]。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9) 市 [city]。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10) 地名 [Qu,a place name]。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词性变化 qú  〈形〉 (1) 歧,岔 [forked]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2)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 汉语字典

    [①][qú][《廣韻》其俱切,平虞,羣。](1)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2)引申指途径。(3)歧出,分岔。参见“衢道”。(4)特指树枝交错互出。(5)庇荫。(6)指衢州,在今浙江省西部。(7)姓。明代有衢通。见《万姓统谱》。

    音韵参考

    [广 韵]: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平水韵]:上平七虞[粤 语]:keo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行字部】 衢; 康熙笔画:24; 页码:页1110第23【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劬。【玉篇】四達道也。【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易·大畜】何天之衢。【左傳·昭二年】尸諸周氏之衢。【註】衢,道也。【楚辭·天問】靡蓱九衢。【註】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又檀衢,齊市名。【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又州名。【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又【類篇】俱遇切,音屨。行也。○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又【韻補】叶音求。【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