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圚
婎
媈
嬒
寭
屶
屷
幑
廻
廽
彗
彙
彚
徻
徽
恚
恛
恢
恵
悔
惠
慧
憓
懳
拻
挥
揮
撝
晖
晦
暉
暳
楎
槥
橞
檅
檓
櫘
毀
毁
毇
汇
泋
洃
洄
湏
滙
潓
濊
瀈
灰
灳
烠
烣
烩
煇
燬
燴
獩
璤
璯
痐
瘣
睢
睳
瞺
禈
秽
穢
篲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㬚
㯙
㱌
㵃
㵔
㾝
㿭
䁤
䋲
䑲
䒆
䚢
䛸
䜠
䞣
jì
葪
拼音:
ji
注音:
ㄐㄧˋ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2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
艹
造字法:
五笔86:
AQEJ
五笔98:
AQEJ
五行:
Unicode:
U+846A
四角号码:
44202
仓颉输入法:
TNBN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葪字拼音(带声调)
jì
葪字笔顺
横竖竖撇折撇折横横竖竖竖
葪字的组词
与葪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葪
jì ㄐㄧˋ
◎ 古同“蓟”。 ◎ 割。
汉语字典
[①][jì][《玉篇》古麗切]同“薊1”。(1)草名。(2)木名。参见“葪柏”。[②][jiè][《字彙》古拜切]同“芥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葪;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045第33
【玉篇】同薊。 又【篇海】割也。 又木名。【山海經】葪柏,狀如荆,白華而赤實,服者不寒。 又通芥。【史記·賈生傳】細故𧀱葪兮。【註】𧀱葪,鯁刺也。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