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谈“火”话食疗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谈的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外感“火”、“热”之邪,其实就是热邪,只是程度不同。“火”乃“热”之极也。内生火热多因阳盛有余化火,或阴虚火旺,或邪郁化火,或五志过极,气机不畅,阳气不能宣发所致。

    外感“火”、“热”之邪的致病特点有四:

    1.“火”为阳邪,其性先上,故火之为病,常见面红,目赤,发烧,舌边、舌尖红肿或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红肿痛。

    2.“火”耗气伤津,消灼阴液,往往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热”入血分可使血流薄疾,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

    4.“火”若侵入血分再郁结局部使脉络气血不通,可发痈肿疮疡。故《灵枢·痈疽》说:“火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内生火热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它有虚、实之分。实火与虚火的形成机理虽有不同,但表现上往往类似。且因实火可致伤阴耗津,动血的一面又可形成阴虚火旺的虚火或虚实夹杂之证。心火旺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证,心火也有实虚之分。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为虚火。肝火上炎表现为头涨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鸣甚至暴聋。“火”也有虚、实之分,因肝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之不足阳之升动可致因肝火亢盛,气郁化火亦使然。肺阴不足内热自生后可见干咳少痰、气短、口咽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若肺络受损会见咯血。

    对于虚火、实火临床需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同时如果我们采取食疗方法配合治疗,会起到促进疗效的作用。

    绿豆味甘性寒凉,能解暑热,除烦热,还有解毒的功效。可以熬汤、煮粥或做成绿豆糕食用。但注意不宜与中药同服。

    兔肉味甘性凉,有解热毒、凉血、通便作用。可以红烧或炖汤。

    梨味甘微酸性寒,有清热润肺、除烦止渴的功效,对热病后心烦口渴、尿黄便干尤为适宜。可生吃或用梨去核塞入冰糖或蜂蜜蒸熟后食用。注意梨汁性寒,便稀者少食。

    桑葚味甘酸性寒,有滋阴补血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引起的耳鸣、失眠、心悸有辅助治疗作用。生食或用50克水煎服。

    荸荠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渴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病的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尿黄者。可以生食也可炒菜,还可以捣汁冷服,对咽喉肿痛尤佳。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清热又能润燥,对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少痰或低热、咽喉肿痛均有效。用鲜百合捣汁加水饮之,亦可煮食,也可用冰糖一起煮食。

    芹菜味甘苦性微寒凉,有清肝火、通利血脉的功效,对头晕、面红目赤、牙龈肿痛等有辅助疗效。可以凉拌,也可水煎饮。

    黄花菜味甘性凉平,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牙龈肿痛、肝火、头痛头晕、鼻衄等。可以炒熟或煎汤食用。要注意鲜黄花菜食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藕味甘性平寒,有清热生津、除暑热、凉血止血作用,另外,还有润肺止咳作用。用鲜藕生食或捣汁为宜。

更多中药材
  •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
  • 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这个排便困难的人,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大便并不是很干燥,也没有成块成球,甚至大便是条状的,或者是不成型的,但是呢,去了厕所以后呢,却便不净使劲又排不出,那么有时候这样患者会一天去好几次厕所,甚至七八次厕所啊,严重影响了这个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