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药膳:泥鳅钻豆腐

    在浙北水乡,一到夏季,泥鳅钻豆腐便作为一道富有特色的传统风味菜而被端上寻常百姓家的饭桌,它不仅味道鲜美,富有营养,而且具有药效价值。常吃泥鳅钻豆腐对痔疮患者有着明显的疗效。

    传说在清朝咸丰年间,浙北归安县练溪镇上,有一个贫苦的篾竹匠叫林二毛,与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一起艰难度日。由于篾竹活是蹲着干的,久而久之,得了严重的痔疾。每当痔发,他坐立不安,痛苦不堪,因无钱治疗,只得捱着。林二毛的邻居黄文山是个渔民,捕鱼时经常捉到一些泥鳅,大的卖掉,小的自己吃,有时也送一些给林二毛家。有一天,黄文山又送小泥鳅过来,恰好放在一盆豆腐边上,小泥鳅跳到了豆腐盆子里,林二毛的盲子母亲不知道,一古脑倒入锅里煮了,待煮熟揭开锅,一股鱼香扑鼻,林二毛一看,小泥鳅都钻进豆腐里去了,只有尾巴留在外边,十分别致有趣。一尝味道,十分鲜美。从此,只要邻居黄文山送过小泥鳅来,林二毛都要母亲把它们与豆腐同煮。更奇妙的是一段时间后,林二毛的痔疾竟大大好转。后来,这道菜很快在当地民间传开,名之为“泥鳅钻豆腐”。

    泥鳅和豆腐营养价值都很高,泥鳅肉质细嫩,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之功,被誉为“水中人参”,所含的蛋白质、脂肪、钙、鳞及维生素等成分,均超过一般鱼类。而豆腐则是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利于消化吸收,更有利肠的作用。

    “泥鳅钻豆腐”在浙北民间是一道常见的菜肴,为了更加卫生,烹调方法也有所改进,先将小泥鳅放在清水里养几天,以排除脏内之物,砂锅里先放入一些排骨汤,再放豆腐和泥鳅,文火慢炖,泥鳅被热所逼,钻入豆腐躲藏,待至汤沸即烫死其中,加入调料后,鲜嫩可口,堪称一绝。

更多中药材
  •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
  •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
  •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