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忌用单喝水的方法缓解秋季干燥

    进入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不少人觉得口干舌燥。专家认为,这是秋燥的一种表现,要缓解这种现象,应从饮食、生活作息和情绪调节三步入手,忌用单喝水的方法。

    在经历过夏天的暑热后,进入秋天暑热未尽,再加上多风、少雨,人体很容易出现燥热。所以,入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体内的热遇风寒,就会出现外感。肺胃受邪时,容易出现口干、咳嗽、口鼻干燥、有痰咳不出、口苦、大便干燥等现象,有的人还会出现口腔溃疡。这些都和内火有关,喝水只能起到部分作用,还需要用清热、养阴、润燥的方式来应付。

    第一步是饮食调节。忌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起到生湿生热的作用,对于秋燥来说,正好是“火上浇油”。应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猕猴桃、西瓜等。蔬菜中绿叶菜是最好的,可以帮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食火。针对秋季的天气,秋膘可以晚些再贴,进补的药入冬再吃为好。多喝冬瓜汤、冰糖梨水对缓解口干会有一些好处。

    第二步是生活节奏的调整。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对睡眠有好处,正好用来好好“补觉”。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按时睡觉、起床,不熬夜,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第三步是调适情绪。经常生气、工作压力大,也会变成秋燥的“帮凶”,会加重不舒服的程度。所以,保持乐观的情绪,也能减轻燥热的不适之感。

更多中药材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
  • 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所组成。其中当归能够补血养血,活血通经。川芎呢,是行气养血的一把好手,还有血家之气药的美称,并且它还能够止痛,比如说痛经和常见的一些头痛。白芍呢,它既能柔肝养血,又能平肝止痛,还能收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