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入冬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很多鼠体内繁殖,并在鼠群中传播。病理研究表明,它是通过两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的:一是叮咬鼠类的小虫(如螨、蜱),又叮咬人体,把病毒带入人体;二是含出血热病毒的鼠屎污染了人类的破损皮肤。

    每年4~7月,人类的生产劳动很频繁,与田野里的鼠接触增多,病人也增多。到了冬天,田野里的鼠类为了觅食,向居民点靠拢,病人再次增多。这就是流行性出血热每年流行的双峰。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是:起病急,有突然发病、头疼、腰痛、眼眶痛、皮肤和黏膜充血、皮疹等症状。3~5天后,病人的体温下降,病情反而加重。随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及肾功能损伤;尿中有大量蛋白、红细胞、管型,还有膜状物。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一般说来,患者过了低血压、休克、少尿这一时期,进入多尿期后,可恢复健康。对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就近治疗,不可随意搬运,以免加重病情。

    冬季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宜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一,灭鼠、防鼠是消灭出血热的关键性措施。可于本病流行之前,大力开展灭鼠活动。

    第二,大搞环境卫生,清除杂草,除害灭病,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清洁。村民应人畜分居,尽可能不居住厨房、粮仓等鼠类常出入之处。

    第三,在流行此病的地区工作时,将衣服的领口、袖口和裤管扎紧,防止螨类进入衣内;必要时应涂防护药膏。

    第四,药物内服。在流行此病的季节里,运用中药内服以保护易感人群。①出血热预防片:陕西中医学院郭谦亨等,采用玄参、生地、丹皮、板蓝根、五味子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之品,创制成“出血热预防片”,于每年10~12月发病高峰内投药预防,共9次,每次服药3天,间隔7天,每天服药2次,每次5片。经对照试验,证明本方确有良好的预防作用。②复方螃其菊汤(片):螃其菊10克,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各15克(亦可按比例制成片剂),煎汤取汁,每日服用1剂,于5~6月或10~12月份投药,服用5天,停5天。据报道亦有良好防病效果。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