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抗病毒新药:缬更昔洛韦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是合成的α’-脱氧鸟苷类似物,是更昔洛韦(ganciclovir)的前药,可大大减少更昔洛韦的毒性。该药2001年首次上市,适用于艾滋病(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治疗。

    药理作用

    本品口服后在肠道和肝脏细胞中被酯酶迅速水解为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可被磷酸化生成一种可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与DNA聚合酶相结合的底物,进而抑制CMV病毒的DNA合成。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为60%,是更昔洛韦的10倍。与食物同服时,900毫克本品的全身药物浓度相当于静注5毫克/千克的更昔洛韦。高脂食物可明显增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峰值,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大30%。

    本品给药后约两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肾功能正常者给药900毫克后的峰浓度(Cmax)为5.6微克/毫升,12小时后为1微克/毫升,体外抗CMV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1.5微克/毫升。更昔洛韦的蛋白结合率为1%~2%,可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中,包括脑脊液和眼部组织,分布容积为0.7升/千克。口服本品后,更昔洛韦的肌酐清除率(CLcr)在75毫升/分以上者,相应的半衰期(t1/2)约为4.08小时,而CLcr在10~20毫克/分者,t1/2约为24小时;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的t1/2可长达48小时。本品主要以更昔洛韦的形成经尿排泄,其肾清除率为3毫升/分·千克。

    临床评价

    一项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了160例AIDS患者和新近确诊的CMV视网膜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本品片剂900毫克、1天两次组,900毫克、1天1次组,用药3周;或静脉注射更昔洛韦5毫克/千克、1天两次组,5毫克/千克、1天1次组,用药3周。患者基础HIV-1RNA平均为4.9个对数值,CD4T细胞平均数为23/立方毫米。分别在基础时和第4周进行视网膜摄片检查CMV视网膜炎的进展。结果,第4周时本品诱导疗法疗效确切,CMV视网膜炎进展的时间、CD4细胞水平、AUC和不良反应等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另一项在160例CMV患者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口服本品的CMV病毒清除率可达72%。

    不良反应

    本品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以上)包括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血液学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热、头痛和失眠)等。

    发生率为1%~10%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外周神经障碍、感觉异常、癫痫、精神病、幻觉等)、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障、致命性出血等)、肾脏反应(肾功能减退)和败血症、过敏反应等。

更多中药材
  • 由于我国是乙肝大国,而肝癌大多是有肝炎发展过来的,而对于没有得过乙肝、丙肝等肝病,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患过肝病,或者是病毒感染者,那么得肝癌的可能性就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判断肝癌的早期症状呢?如何判断肝癌的早期症状呢1、肝区疼痛是多数......
  • 。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持久,中途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无需住院,所以家庭护理护成为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护理与临床护理从形式上和护理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护理可以令患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患者的家庭护理1、......
  • 癌症的发生一般经过启动、促进和演进三个阶段。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演变成癌的病变。目前肝癌的癌前病变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和肝硬化。肝癌存在典型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癌变的预防首先应限制自己的酒量,不......
  • 我们都知道,肝癌一直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其实,肝癌仅仅是肝病大家族当中的一种,其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甲肝、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等等,看着这一串跟肝有关的疾病,你会不会感到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呢,我们在惊恐之后的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如......
  • 肝癌术后康复食物1、菌类食物:如木耳,香菇,冬虫夏草,猴头菇,灰树花,巴西蘑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物应该对肿瘤患者特别有益。灵芝香菇木耳等药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分析,食用菌含有多糖,可增加酶腺细胞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