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国药大开拓抗心律失常药研究新路

    中国药科大学戴德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深入研究了病变心肌中离子通道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开辟了一条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途径,即使药物作用于病变心肌离子通道的上游病变,阻断静止态的离子通道向激活态发展、核内转录及信息转导可防止离子通道病的恶化,从而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其研究成果“严重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病新理论及创新药物研究”日前荣获中华医学会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据介绍,严重心律失常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而其药物治疗至今未取得明显成效。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诱发机制,如与应激现象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对几种离子通道(IKr,IKs,ICa.L)出现磷酸化,使离子通道通透性增大,呈现上调现象。由于病变心肌中离子通道的下调与上调并存(即离子通道病),使心肌动作电位的时程(APD)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导致冲动在心肌内的传导中出现折返或触发性电位,构成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因此,研究离子通道病及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成为当代医药科学中的一个难题。

    戴德哉教授长期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的研究与开发,他认为以往的研究可能仅着眼于药物对正常动物游离心肌的离子通道的作用,忽略对病变心肌中离子通道病的纠正作用,更没有观察到离子通道病是由于上游病变导致的。他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病变心肌中离子通道病继发于离子通道的上游病变,如脂质膜病变、跨膜信息的改变、核内mRNA转录的改变等。药物作用于上游病变,可间接地改善离子通道病,从而消除或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这是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新靶点。这种作用不会扰乱心肌中APD的稳定,故而不会诱发心律失常。研究认为,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抗氧化剂等均有可能通过减轻上游病变而减轻或消除脂质膜中的离子通道病。

    进一步研究后,他们发现离子通道病有两种状态:第一,离子通道病的静止状态。病变心肌中虽存在离子通道病变,但不出现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心肌的复极过程有储备。第二,离子通道病的激活状态。如遭遇到交感神经亢进,有大量氧自由基(ROS)出现;如心肌缺血的突然加重或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蛋白激酶A/C(PKA/PKC)增多,受磷酸化调控的膜上离子通道上调增多,而不受磷酸化调控的离子通道可能下调更明显,病变心肌中复极过程离散度增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从而,提出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的新方向,即阻断离子通道由静止态向激活态发展。

更多中药材
  • 就是来月经的时候,出现大便溏稀,大便次数多等这种情况,这个我们中医上讲叫做经前腹泻。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脾气虚或者是一个肾阳虚造成的。这个我们可以在月经期用热水或者是暖宝宝来ç进行热敷,热敷的原因呢,第一个可以驱散让我们体内的寒气,温暖我们的......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