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发现:中药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正反馈放大效应”

    日前,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高庆华副主任医师等,在导师刘殿武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一项课题中发现,中药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及相关基因“正反馈放大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开辟了新思路。

    肝纤维化是发生发展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给予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就可以得到逆转。有研究表明,HSC活化后大量增殖及生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因此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细胞外基质作为靶细胞。为探讨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理想药物,他们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由丹参、当归、莪术、三棱、郁金等组成复方药物对HSC增殖及其基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将12只大鼠平均分为中药组、秋水仙碱(西药)组及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每只大鼠分别各以5毫升/公斤药液量灌胃;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后分取大鼠股动脉血清进行HSC细胞接种培养,并通过逆转录及扩增后,检测各组HSC增殖及基因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生长曲线显示HSC增殖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和对照组(P<0.05)。PCR检测发现,在肝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三组呈梯式显示,即秋水仙碱组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低于秋水仙碱组,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TGF-β1和PDGF蛋白表达,中药组分别低于秋水仙碱(P<0.05)和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能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刘殿武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发展及肝内阻力升高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一过程中,HSC获得肝纤维母细胞特征,增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等纤维化成分。由于TGF-β1和PDGF因子对HSC的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活化的HSC又会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更多的TGF-β1和PDGF因子,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放大效应”。此次研究表明,中药通过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根本上抑制了这种“正反馈放大效应”,达到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的目的。这一结果,显示了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应用前景。

更多中药材
  •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何种疾病该看中医呢?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擅长于辨证论治,诊疗时特别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 每一年的四五月份,在我国的中南部的山区,会有各种明艳的鲜花开放,有一种花,带着嫩嫩的红也会开遍漫山遍野,它就是满山红,由于满山红对于土壤和外界要求不高,更因为它特度的药用价值,满山红被广泛种植,是一种具有园艺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并存的植物,满......
  • 满山红一听名字就知道,一开花开季节,一定红得漫山遍野,在贵州毕节黔西,就是满山红之乡,满山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之为映山红、靠山红等等,属于杜鹃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喜阳光,土壤及空气润的环境中生长较良好,满山红是落叶灌木,高1-4......
  • 地锦草,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药材。地锦草,一般是一年两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收获了。地锦草的外貌并没有多么出众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绿色的植株。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有什么。那么,......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首先要说明,虽然艾灸操作起来星对简单,看似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艾灸有很多讲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则可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心情必须保持平静,不要大悲大喜。在剧烈活动之后不可以马上进行艾灸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