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别嘌呤醇易致药疹

    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具有抗风湿所必须的巯基。本品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可使尿酸合成减少,从而防止尿酸结石的沉积,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此药半衰期为18~30小时,临床上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约有3%~10%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较常见,严重者还发生剥脱性皮炎、紫癜性病变或多形性红斑等。

    自从1986年以来,我国已有多例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报道,其中重症和死亡占一定比例。在重症药疹中,别嘌呤醇引起者占22%~32.3%不等,可见别嘌呤醇已成为近年来引起重症药疹较常见的药物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品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因为含有巯基。它可通过激活一系列免疫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诱导产生一些疾病,包括药物性皮炎。所致过敏反应为迟发性反应,有潜伏期长的特点一般在15~20天左右发病,个别的3个月发病。由于潜伏期长,临床易被忽视,往往耽误病情,导致停药和治疗不及时。本药所致药疹引起内脏损害的比例较高,主要累及肝、肾。孙蔚凌等报道的别嘌呤醇引起药疹伴药物性肝炎占61.5%;肾损害占28.5%。

    对此类药疹治疗时,需加强对肝、肾的保护,避免使用对肝、肾毒性大的药物。诊断药疹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皮疹分型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麻疹样型和紫癜型。

    治疗药疹应立即停药,除用抗组胺药对症处理外,轻者每天静滴相当于强的松40~60毫克的皮质类固酮激素,重者每天静滴相当于强的松100~200毫克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显效后观察3~5天,病情稳定后皮质类固醇激素开始减量。急性肝损害者给予保肝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使用别嘌呤醇时应根据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具体情况用药,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临床症状、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且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

更多中药材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